About Me

爸爸媽媽,我想有一個溫暖的家——別讓離異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

01住在隔壁的鄰居老奶奶和我聊天的時候,說到自己的孫女,一個勁的嘆息:「我可憐的孫女靜靜呀,放暑假的時候央求我帶她去外省他爸爸那裡玩,順便見見她的老同學們,可是她媽媽(後媽)不給她過 去,孩子在家傷心了好久,說為什麼不讓我親媽媽把我帶走,爸爸留我下來又不願意照顧我?」
原來孩子才兩歲多的時候,孩子爸爸媽媽就離異了,孩子媽媽離開的時候想把孩子帶走,爸爸沒有同意。爸爸再婚之後,新媽媽也生了自己的兩個孩子。靜靜原本一直是和爸爸、爺爺奶奶、新媽媽一起住在城裡,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,自從小弟弟小妹妹上幼兒園之後,新媽媽對爺爺奶奶以及對靜靜的態度漸漸轉變了。後來乾脆讓爺爺奶奶和靜靜搬回老家生活,說靜靜的戶口沒有遷到城裡,沒辦法在小區附近的公立小學上學,上私立小學一年得兩三萬,壓力太大了。
就這樣,靜靜和爺爺奶奶搬回了老家,熟悉的生活環境改變了,玩得要好的同學也不得不分別了,靜靜有一段時間很失落。特別是親媽媽再婚之後也有了自己的孩子,以前一年來看望靜靜兩次,現在是兩三年來看望一次,孩子特別傷心,總是跟奶奶說:「爸爸媽媽都不要我,為什麼還要把我生下來?」
英國「現代育兒天使」喬·弗洛斯特在《超級育兒師》一書中有一段關於離異的話是這樣的:
如果你和你的愛人已經決定離婚,我希望你們能意識到撫養孩子以及一起為他做決定的重要性。畢竟,這不是下棋,把孩子當成對抗另一方的棋子是錯誤的做法。不幸的是,我曾經就做過很多成年人之間的調解人,他們對彼此的怒氣全部轉化成一些消極的行為。從孩子的各個方面來說,這都是有害的。如果你這麼做,你只考慮到自己而沒有考慮到孩子。
夫妻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,尤其是彼此再婚後完全忽視了對孩子的照顧,孩子不僅性格孤僻、自卑、敏感,而且容易情緒化,缺乏安全感,對孩子的性格和身心發展都會帶來負面影響。
離異的家庭,到底該如何做,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?

一、關於離異

如果爸爸和媽媽之間感情不和已經決定離婚,孩子多多少少都是會有感應的。孩子還小,無法理解父母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,但是他會隱隱約約知道自己要失去爸爸或者是媽媽了,孩子會特別失落、迷茫、孤單。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、彼此指責,這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。
我有一個遠房親戚,孩子三歲多的時候,媽媽嫌棄爸爸家窮,一年掙不了幾個錢,鬧著要離婚,還要爸爸賠償五萬塊「青春損失費」,孩子爸爸不同意,結果媽媽獨自把孩子帶到外地去了。孩子媽媽並不是真心想撫養孩子,只是把孩子當作「打壓」爸爸的籌碼。鬧到這種地步,孩子爸爸為了儘快要回孩子,東拼西湊了幾萬塊把孩子從媽媽手裡要了回來。
每次孩子問爸爸:「爸爸,媽媽去哪兒了,我想媽媽了。」孩子爸爸並沒有用言語惡意中傷孩子的媽媽, 畢竟孩子還小,她的世界裡認為媽媽肯定是愛自己的。孩子爸爸只是告訴孩子:「媽媽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了,要給妞妞掙錢上幼兒園,買漂亮的裙子,等妞妞長大了,可以自己去找媽媽。」
用善意的謊言告訴孩子關於成人的離異,讓孩子的內心世界留有她對爸爸或媽媽單純的想法,或許,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。
父母能做的,就是決定撫養孩子的一方,對孩子付出更多的關愛,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、溫暖、健康的生活環境,讓孩子不要沉浸在失去爸爸或者是失去媽媽的悲傷情緒里。而不是把孩子當作自己情緒發泄的「工具」。

二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新家

在國外,一部分離異家庭會共同監護或照顧孩子,他們一般會選擇孩子跟隨爸爸生活一周或者是一個月,再跟隨媽媽生活一周或是一個月,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愛又能感受到母愛。
然而,這種撫養方式在國內極為少見,孩子要麼跟著爸爸長期生活,要麼跟著媽媽長期生活,擁有孩子撫養權的一方,大多數也不希望孩子再見到另一半,有些恨不得孩子不要提起對方。
不管是選擇哪種方式,最終確定撫養孩子的爸爸或媽媽,一定要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新家。可以帶上孩子原來喜歡的玩具或是毛絨公仔,讓孩子有一份依賴,內心會得到一些安慰。也可以添購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,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同時要多陪伴孩子,讓孩子知道,爸爸或是媽媽對他(她)的關愛只會更多不會減少。至於孩子想見另一方,也沒有必要拒絕,可以讓孩子視頻或是見面、如果彼此都願意,也可以讓孩子去住上一段時間。
和孩子一同生活的家人,儘量少提關於父母離異的話題,應該同樣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。同時還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散心,讓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。

三、再婚家庭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

對於再婚的家庭來說,沉浸在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時,更要關注孩子的情緒,具體怎麼做,才能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階段,才能讓孩子心靈感受到溫暖呢?
  1. 再婚前明確告知對方自己需要撫養孩子,對方最好不反對一起照顧孩子。
  2. 如果對方也有孩子,儘量給孩子在重組家庭之前有見面接觸的機會,彼此有一個預先了解,以免突然重組家庭,把彼此的孩子捆綁在一起生活,孩子會有牴觸情緒和心理。
  3. 關愛自己孩子的同時,對對方的孩子也要付出同樣的關愛,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完全像個被遺棄的孩子,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。
  4. 對待孩子要儘量做到公平,不失偏頗,孩子犯錯要及時糾正引導,不要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就溺愛縱容。給自己的孩子買新的玩具或繪本,也要給繼子或是繼女買一份禮物,讓孩子同樣感受到來自繼父或是繼母的關愛。
  5. 幫助孩子去和新的家庭成員溝通。孩子還小,並沒有任何關於父母離異、再婚或是繼兄弟姐妹的情感包袱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之間的感情,跟孩子反覆強調「現在我們是一家人」,教導孩子和哥哥或是姐姐、弟弟或是妹妹友好相處。
  6. 鼓勵年齡大的孩子帶著年齡小的弟弟或是妹妹一起玩耍,而不要因為擔心年幼的孩子受到「假想的欺負」而禁止孩子接觸。
父母的離異,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,父母不管是獨自撫養孩子,還是重組家庭,都要照顧到孩子的感受。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關愛,同時也要給予繼子或是繼女同樣的關愛,彼此真心的接納對方的孩子,培養孩子之間的感情,孩子們的世界才會越來越開心幸福。
如果像開頭例子中的靜靜,繼母可以供自己的孩子進貴族學校上學,卻讓她和爺爺奶奶回老家生活,靜靜不僅沒有得到繼母的關愛,也無法生活在爸爸身邊,連爸爸的愛也得不到,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實在太大了。
關愛孩子,讓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發展,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
Post a Comment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