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 Me

日語教學-日文五十音

「五十音」就是組成日語的文字,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字母系統,各有母音五個字,子音十個字,交叉而成五十音。



 

原先日本並沒有文字,一直到隋唐時代(約6~7世紀)和中國有了交流之後才引進中國的漢字,後來發展成「萬葉假名」,一直到後來簡化成現在看到的平假名和片假名。而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過來的, 片假名則是從漢字的偏旁部首演化而來。

 平假名



 

 片假名



 

萬葉假名是來自於《萬葉集》,一個漢字僅有一個音,比如說「也麻」讀作「ya-ma」,「ya-ma」為日語發音,「也麻」是借用中文漢字,意思是「山」;「加佐」讀作「ka-sa」,意思是「傘」。發音上是日語但卻用中文標示,這不論是在閱讀或書寫都造成極大的不便,因此後來改為取漢字部首來取代複雜的筆畫,如「加佐」變成「カサ」,這就是「片假名」的由來。

《萬葉集》



在當時片假名主要為男性使用,又稱為「男手(おことで)」或「男文字(おとこもじ)」。相傳男子在學習漢語時為了方便筆記而採用簡寫的方式,因此誕生了片假名。漢字與片假名主要用於公文書信,對於不需要寫公文書信的女子來說,當然也就不需要學習片假名,不過當時的貴族女子亦具有文采,並留下了著名的《源氏物語》、《竹取物語》等知名創作。只是這些創作並非由複雜的漢字或方方正正的片假名所撰而成,而是使用柔順圓滑的平假名,因為女性較喜歡優美的平假名,所以平假名主要都是女性在使用,又稱為「女手(おんなで)」或「女文字(おんなもじ)」。平假名字形優雅,書寫便利,很快便流傳開來,漸漸地取代片假名成為日本語的主流,片假名則退居其二成為外來語的代名詞。

《源氏物語》



 

 認識日語的結構

在學習五十音之前,先了解日語的結構吧。

日語是由漢字 (漢語)以及平假名 (和語)、片假名 (外來語)所組成的語言。
例:私はアメリカ人です。(我是美國人。)
藍色部分是漢字,紅色部分是平假名,綠色部分則是片假名。
因此學日語必須將漢字、平假名、片假名都學起來。

◎ 為什麼要用三種方式寫呢?
◎ 如果說平假名就像是中文的注音,那麼片假名是什麼?
◎ 羅馬拼音又是什麼?

 

五十音之平假名與片假名

平假名和片假名的發音都一樣,只是字不同,就好比英文大小寫發音相同字不同。學習順序上通常是先學會平假名後再開始學片假名,因為平假名是日文的基礎,片假名在初學階段較少使用。建議平日就多看日文來磨練自己對假名的熟悉度。有時候即使背好五十音表格,突然要你寫出某個假名的時候也未必寫得出來。例如你可能寫不出「wa ta shi」。但若你一開始就學「わたし(「我」的意思)」這個單字,那麼你就不需要再翻出五十音表格來査字根了!看以下的假名表格,相信你也懶得背吧!與其背五十音,不如先從簡單的單字或句子開始學起!

 

 五十音表格



 五十音發音

  a i u e o
a あ🔊 い🔊 う🔊 え🔊 お🔊
k か🔊 き🔊 く🔊 け🔊 こ🔊
s さ🔊 し🔊 す🔊 せ🔊 そ🔊
t た🔊 ち🔊 つ🔊 て🔊 と🔊
n な🔊 に🔊 ぬ🔊 ね🔊 の🔊
h は🔊 ひ🔊 ふ🔊 へ🔊 ほ🔊
m ま🔊 み🔊 む🔊 め🔊 も🔊
y や🔊 ゆ🔊 よ🔊
r ら🔊 り🔊 る🔊 れ🔊 ろ🔊
w わ🔊 を🔊
n ん🔊
清音 
清音就是五十音,除了清音(五十音)之外,還有濁音、半濁音、拗音、長音、促音等假名,它們都是由清音而來的。其中五十音表格裡最後一行的「ん」是撥音(不是清音,但跟清音放在一起),音似「嗯」,又稱作鼻音。

濁音 
濁音有四行(20個字),半濁音為一行(5個字)。拗音一共12種(36個字),促音及長音則是根據詞性的變化而做改變,所以沒有限定幾個字。

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非常複雜,但是其實非常簡單,不需要刻意死背,可以從單字、句子中慢慢理解日文的用法,很快就能上手。⚠️濁音、半濁音、拗音等會在後面的教學繼續為大家講解。

Post a Comment

0 Comments